目前粗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。粗粗糧含有豐富的不可溶性纖維素,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統正常運轉。它與可溶性纖維協同工作,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濃度;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時間,延遲飯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,降低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肥胖癥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。纖維素有助于抵抗胃癌、腸癌、乳腺癌、潰瘍性腸炎等多種疾病。但是對于粗糧,我們既要多吃,又不宜吃多。
如果粗糧吃的太多,就會影響消化。過多的纖維素可導致腸道阻塞、脫水等急性癥狀。.長期過食粗糧,還會影響吸收,使人體缺乏許多基本的營養元素。所謂“面有菜色”,就是纖維素吃的太多,導致營養不良的典型表現。
纖維素不但會阻礙有害物資的吸收,也會影響人體對食品中的蛋白質、無機鹽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。比如,吃煮、炒的黃豆,人體對其蛋白質的吸收消化率多只有50%,而把黃豆加工成豆腐后,吸收率馬上升至90%,其原理在于加工后破壞了豆中的纖維成分。
長期大量進食高纖維食品,會使人的蛋白質補充受阻,脂肪攝進量不足,微量元素缺乏,因而造成骨骼,心臟、血液等臟器功效的損害,下降人體免疫抗病的才華。
事實上,遠古時代的人們,就是以粗食為主的,但其壽命只有現代人的1/4,甚至還要少些,固然與其他因素有關,但粗食養分不足,造成體質差,發育不全也是一個主要因素。
因此,食用高纖維素食品即粗食,并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要把握在一定的限度內。